把U盘/光盘/xxx盘插♂入电脑,然后设置为第一启动项,开机,就看到了下面这个画面:
安装64位的话,就选第一个,32位的话就第二个
回车之后经过一些哗啦啦华丽丽的输出之后,就来到了下面这个画面:
Arch Linux的装逼安装之路也是在这个黑乎乎的窗口开始(ゝ∀・)
先随便ping一个网址,检查下网络的连通性。
如果是用网线连接的话,应该是直接就可以上网的,因为安装程序会自动启用dhcpcd
服务来自动获得IP地址。
如果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的话,就需要先运行wifi-menu
命令来连接wifi
连接好网络之后就开始分区,在输入cfdisk
,然后选择dos
,就看到了如下界面:
new
就是新建分区,quit
退出,help
帮助,write
写入,先new
一个分区,下面会让你选择分区大小,删除之,输入200M(作为 /boot
分区)
这里选择primary
,然后就能看到下面这个样子
继续翻译……ヾ(*′▽`*)ノ彡☆bootable
设置为可启动,delete
删除分区,type
分区类型
将刚刚的那个分区设置为bootable
,然后按一下↓
键,继续new
分区,这里分swap
分区,大小视内存而定,一般内存多大就分多大就好啦~
分好后还要继续分一个/
分区,最好还要再分一个/home
,具体大小看自己需要啦,不过最简单粗暴的就是只分一个/
啦ヾ( ̄▽ ̄)
全部分好之后,大概看起来就像下面这个样子:
然后write
,输入yes
,再接着quit
,现在输入lsblk
来看一下现在硬盘的结构:
可以看到,现在我们要安装的硬盘——sda
已经被我们分成了三块了
搞定完分区之后,就要对我们刚刚分的分区进行格式化,首先是搞定swap分区sda2
,因为是swap
分区,所以就用mkswap
然后再swapon
启用就好了
接着是sda1
和sda3
,格式化成ext4
格式,命令如下:
1 | mkfs.ext4 /dev/sda1 |
格式化完成之后,还要把分区挂载到相应的挂载点上去,因为sda2
刚刚已经启用了,所以就不用管他,而sda3
因为是根节点,所以要先挂载,再创建一个文件夹用来挂载/boot
,就像下面的这样:
1 | mount /dev/sda3 /mnt |
挂载完成之后就终于可以开始安装系统啦ε=ε=ε=(~ ̄▽ ̄)~,不过在此之前最好先编辑一下镜像列表文件,把比较快的地址放在前面,这样下载起来会比较快一点,不过不会用vim也不会用nano的话,不编辑也没关系啦,就是下载起来慢一点……编辑命令是vim /etc/pacman.d/mirrorlist
搞定完镜像之后(或者没搞定…),就可以开始安装系统啦~输入下面这条命令:
1 | pacstrap -i /mnt base base-devel |
遇到什么提示(default)之类的,就直接回车就好了
经过一段时间的漫长等待之后……系统终于装好啦 X﹏X
But!!!先别急着重启!!!还有一些很重要的配置要做!
生成fstab,这是为了启动系统的时候能自动挂载分区
1 | genfstab -U -p /mnt >> /mnt/etc/fstab |
chroot到刚刚安装好的系统,进行进一步的配置:
1 | arch-chroot /mnt /bin/bash |
设置时区:
1 | ln -s /usr/share/zoneinfo/Asia/Shanghai /etc/localtime |
设置硬件时间:
1 | hwclock --systohc --utc |
设置主机名:
1 | echo doufu > /etc/hostname |
1 | #<ip-address> <hostname.domain.org> <hostname> |
设置网络:
有线:1
systemctl enable [email protected]
上面的xxx通过ip link
命令查看,通常e开头的哪那一个就是
无线:
1 | pacman -S iw wpa_supplicant dialog wpa_actiond |
xxx同样是通过ip link
查看,通常为w开头
设置root密码:
1 | passwd |
安装bootloader
(重要!!!)
1 | pacman -S grub |
配置至此,才算是真正的安装完毕了^_^)y
接着exit
退出chroot环境,再reboot
重启即可
撒花!( ̄▽ ̄)o∠※PAN!=.::’☆.::’★’:*